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贵溪市积极实施科教兴文战略,科技进步成为贵溪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企业)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力军,其创新活动的普及和活跃程度对提升贵溪市工业整体创新实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6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技术创新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基本情况
(一)研发企业数量增加,大中型企业占据绝对优势。2016年,贵溪市93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40多家企业开展了研发(即研究与试验发展,也称R&D)活动,比去年增长30%,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43%。
(二)研发人员队伍稳步壮大,结构进一步优化。研发队伍继续壮大,从事R&D活动人员数量明显增加。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从事R&D活动的人员1040人,从事R&D活动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R&D人员数量稳步增长。
(三)R&D经费内部支出较快增长,投入强度稳步提高。R&D经费是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血液,是影响企业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贵溪市企业自主创新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筹集经费,结合本企业的产品特点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企业资金占R&D经费内部支出的比重较大,从R&D经费内部支出的来源渠道占比情况看,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例为99.69%;其余为政府资金,占0.31%。由此可见,企业自筹资金是贵溪市R&D经费最主要的来源形式。
(四)R&D项目数大幅增长,自主创新项目研发趋于活跃。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开展R&D项目266项,比去年增长25.8%。从R&D项目来源看,企业自选科技项目是主要来源形式。2016年全市自选R&D项目数占规上工业R&D项目的比重最高,为95.2%;其次是地方科技项目,为1%。从R&D项目合作形式看,独立研究是主要合作形式。
二、创新产出成果
专利授权数量增长,专利申请质量逐步提高。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1311件,比上年增长42.2%,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12件,增长22.2%,发明专利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0.7%提高到12.9%。截至2016年底,工业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53件,比上年底增长28%。
三、工业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型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单位占比偏低,其自主创新意识有待增强。贵溪市开展R&D活动单位占比过低主要是受小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强的影响。贵溪市全市大多数的小型工业企业未开展R&D活动,这暴露出贵溪市小型工业企业创新意识薄弱、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二)政府资金占比偏低,其引领和放大作用有待增强。2016年,虽然全市R&D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实现增长,增幅达21.2%,但政府资金占内部支出比例依然不高。政府资金占比较低,将影响其引领和放大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高素质研发人才相对匮乏。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执行者,缺乏优秀的人才,创新就无从谈起。企业在创新活动中,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相对匮乏。
(四)研发投入强度相对偏低。研究开发的财力投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资金支持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工业企业研发投入每年都在增长,但是仍然存在投入强度偏低问题。据国际通行标准,当R&D投入与销售收入之比达到1%时,企业才有长期生存的可能;达到2%——3%时,企业才有发展的潜力;达到5%时,企业才有竞争力。目前,贵溪市工业企业R&D投入偏少,使得技术创新资金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的研发。
(五)发明专利数量偏少。2016年,规上工业企业中,申请1件及1件以上发明专利的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2.1%;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件及1件以上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2%。可以看出,规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和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但就整体而言,企业发明专利数量依然偏少。
四、对策与建议
(一)拓展自主创新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应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在制定产业规划、构建创新体系、出台扶持政策等方面加强引导,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为技术创新融资提供渠道。一是挖掘财政潜力,加大政府对企业科技活动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相关金融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种,开展信贷服务。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金融服务体系。设立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和担保基金及相应机构、为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承担竞争风险。
(二)培养建立自主创新人才队伍。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创新研发机构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才,企业才能具备较高技术的开发能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江西凯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来注重人才的培养,通过同有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人才,提高了先进设备的智能改造,仅此一项,企业年增效益上百万元。
(三)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要对项目进行动态管理,无论是任何形式的科技创新,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增产增效提供动力。